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纪实——非遗文化篇(二)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07-13     浏览次数:10

循黄河之声,访非遗之境,让面塑在掌心绽放古老风华;

秉青春之志,扬外语之帆,让世界倾听中国的指尖故事。

7月10日,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用世界声音讲好中国故事”黄河译韵·文化知行实践队在学院党委副书记山显光的带领下,继续深入山东菏泽,探寻国家级非遗项目——菏泽面塑的独特魅力。

面塑巧工,百态传神

一把面团,在艺人掌心经揉、搓、捏、挑的灵动塑造,化为形神兼备的面塑作品。实践队来到“中国面塑第一村”穆李村和曹州面塑艺术馆领略面塑魅力。

在穆李村,队员们欣赏独具匠心的面塑作品,对惟妙惟肖、色彩鲜明的艺术品赞叹不已。

在面塑艺术馆,队员们亲手参与制作,揉面团、捏造型、点色彩,小熊猫的形态各异的作品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跃然手中,指尖柔软的面团让同学们切身领悟到“方寸之间见天地”的面塑匠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队员们在制作中思考,如何运用自身外语专业优势,将这门传统技艺以新颖、有趣的形式传播到世界,让菏泽面塑成为具有全球辨识度的文化符号。

此次非遗实践之旅,队员们将带着在探访中收获的匠心感悟,化身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者”,以青年视角创新表达,让古老技艺焕发时代生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此次探寻之旅,正是同学们响应号召、投身非遗保护传承实践的生动注脚。


Copyright © 2020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版权所有:齐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网站管理]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3501号  邮编:250353  鲁ICP备05046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