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邀请日本国学院大学大石泰夫教授做学术讲座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4-12-03     浏览次数:56

2024年12月1日,由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外国语学院主办的社科讲坛之外国语学院学术前沿系列(第16期)在文科楼362室举行。讲座主题为“民俗表演艺术的传承现状与《文化财保护法》”,由日语系主任李常清副教授主持。齐鲁工业大学日语系50余名师生现场聆听。

大石教授首先回顾了《文化财保护法》的修订过程。该法自1950年制定以来,经过多次修订,民俗表演艺术逐渐作为无形民俗文化财被纳入保护范围。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并非一成不变的过程,在历史的变迁中,《文化财保护法》的焦点从单纯的“保存”转向“在活用中进行保存”。

接下来,大石教授讲解了文化财的保护与利用所面临的问题。日本当下非遗保护与利用面临人才(包括专家、工匠技术人员、民间团体)短缺、非遗持有者和传承者日趋老龄化、后继者不足等困境。追根溯源,人口减少并非唯一原因,更多的是因为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疏离。

在讲座的最后,大石教授通过具体例子,探讨了今后该如何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文化财,以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挑战。虽然日本政府提供了资金支持,但由于地方自治体普遍存在人才短缺和资金不足的问题,文化财的保护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大石教授认为,在地方民俗表演艺术保护团体的合作和联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契机成为一种可行的路径。通过团体之间的合作,能够提高传承的效率和质量。

提问环节中,听众提出了两个问题,分别涉及中日文化交流以及外国人是否能够成为日本无形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关于第一个问题,大石教授认为中日文化的交流为两国民俗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机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跨国交流不仅能够促进民俗艺术的多样性,也为文化的创新和保护带来了新的视角。关于第二个问题,大石教授表示,随着日本社会逐渐开放,外国人参与到民俗表演艺术的传承中已经成为可能。他指出,虽然传统的民俗表演艺术有其地域性和民族性,但如果外国人能够理解并尊重这些艺术形式的文化意义,他们完全有可能成为文化财的传承者,为其保护和传播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这场讲座不仅加深了外国语学院师生对《文化财保护法》的理解,还对日本民俗表演艺术的保护现状与未来挑战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大石教授通过历史背景和法律框架的详细讲解,让我们意识到,文化财的保护不仅仅依赖于法律条文,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对于传统民俗表演艺术的传承,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依然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Copyright © 2020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版权所有:齐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网站管理]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3501号  邮编:250353  鲁ICP备050462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