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学习正当时。在新学期正式开学前夕,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修辞与话语传播研究团队的学术交流活动已经拉开帷幕。2021年2月28日晚,泰和论坛第三期“寒假读书交流会”通过“腾讯会议”顺利举行。本期论坛由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鞠玉梅教授主持与点评,团队18名成员依次在云端分享了自己在寒假读书、学习的心得体会。
团队成员在本次读书会交流分享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参与项目、比赛之时萌生的研究启发,文献积累带来的论文灵感以及随着研究深入产生的困惑与焦虑等三个方面。
首先,部分老师利用寒假的宝贵时光,投身于大创项目与教改项目的结项、教学比赛的筹备等教、科研工作。如孟华老师基于大创项目“齐鲁名人故居译介”,带领学生整理了图文素材,以为后期的论文撰写做好准备;赵康雯老师指导大创项目团队的学生完成论文的同时,自身亦在论文撰写方面获益良多;初明雪老师对所主持校级项目的结题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王凯华老师就备战省级教学创新大赛之时,在形式设置与内容创新等方面的心得进行了分享;中国石油大学张梅雪老师细致展示了她在外语基金项目结题论文撰写过程中对质性研究方法的思考。
其次,为数不少的老师阐述了他们在文献积累之时所迸发的论文灵感。王文静老师阅读了谢林、诺瓦利斯等学者的相关研究之后,明确了本学期写作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生态思想的具体方向;张梅老师构思出了有关外交话语的修辞探索文章的理论框架与分析实例;宋桂荣老师有意研究公益广告的修辞对国家认同的建构的影响;汤伟丽老师在深入阅读学习叙事学理论的基础上,构想了文学与法律交叉研究的论文;孙菲老师就上期论坛中介绍的机械制造技术专业德语文本翻译方面的论文,进行了进一步修改与优化。她结合目标期刊的论文风格,摘掉过虚的“背景”帽子,专注于翻译实践,突出科技文本的翻译策略;杨明老师就此前撰写论文的修改情况进行了分享;崔静老师表明了自己对学术翻译的浓厚兴趣,并对中英有关抗疫的文本译例的整理情况与相关翻译理论的思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魏晓巍老师受到文学人类学研究范式的启发,确定了奇幻文学的研究方向;山东建筑大学张子轩老师不但以对比的视角,书写了有关“论辩能力与修辞能力”的研究述评,而且已经构思出有关新冠疫情报道论文的研究视角与框架;曲阜师范大学刘静轩博士(在读)结合国家社科基金的选题指南,针对人工智能在体育领域的应用,撰写了综述文章。
再次,随着阅读与研究的不断深入,部分老师在论文理论高度的提升、生活与学术的兼顾、协调等方面,产生了一些困惑与焦虑。李常清老师剖析了自身目前所面临的写作平面化、缺少理论工具的学术瓶颈;山东农业大学柴婷老师表达了在博士备考中,阅读、整理体系庞杂的社会语言学相关论著之时的困惑;另外,开学之初,教学与科研任务接踵而来,团队成员有时会产生一种焦虑心理。针对老师们的这些问题,鞠院长进行了耐心疏导。她循循善诱,鼓励团队成员心怀“荷花精神”,要相信积累的力量。因为池塘里的荷花也并非一夜间满池绽放,而是在淤泥之中历经漫长的时日,才于“无穷碧”之中悄然让整个池塘“别样红”的。我们要以追求成功的热情来缓释焦躁的心态,唯有克服各种困难,才能让满池荷花绽放,等到学术上的花好月圆。
在农历新年热闹、欢腾的节日气氛之中,团队的每位成员依然不忘扎身书房,静心读写,为漫长的冬日平添了读书之乐与收获之喜。一年之计在于春,团队成员如若在美好的春日,能保持如此的学术热情,相信在三月底的论坛中,会呈现出更为精彩的学术成果。